堅人話離地城

堅尼地城Kennedy Town)位於香港島市區的最西端,南靠摩星嶺,北臨維港卑路乍灣,西與大小青洲隔硫磺海峽對望,東鄰石塘咀。堅尼地城是香早期被開發的地區之一,為維多利亞城的一部分。

2017/09/05

石牆樹受損捱斬

科士街鋸走受損石牆樹。(好康)


2017年9月5日,農曆七月十五,科士街斬石牆樹。(好康)

科士街石牆樹還是要遭難,旁邊一陣陣燒紙錢的煙霧飄過,彷彿在為百年老樹送別。

今天政府人員大舉出動,封鎖了科士街最後一段,鋸走前天塌樹幹的那棵石牆樹的主樹幹和更多枝葉,看來前天的臨時處理未能完全化解石牆樹的危險性,當局恐怕會進一步崩塌。

這棵石牆樹出事之前枝葉茂盛,特別是氣根極多,可謂科士街眾多牆樹老人中的長鬚翁。這次失去太多樹幹樹枝後,對於未來的生長會否產生負面影響,有待觀察。

在這裡不得不說的是,政府定期修剪石牆樹的必要,特別是雨季來臨前。以往每逢政府修建堅尼地城的石牆樹,總有街坊表示不解:「好地地又斬樹!」希望這些街坊破想當然的慣性思維,接受科學,特別是不要像網上那些鍵盤俠(例如facebook西環群組「西環變幻時」某些反智激動中青年)一樣,無知愚昧。

2017/09/04

瑪娃颱風微掠,科士街石牆樹塌樹幹


科士街石牆塌樹。(好康)
9月3日瑪娃掠過當晚,科士街石牆塌樹。(好康)

科士街石牆樹塌樹。(好康)


塌樹威力強大,路燈、欄杆受損(好康)

儘管颱風瑪娃昨晚登陸地點在廣東陸豐,離香港尚遠,本港也只是掛了3號風球,不過,科士街石牆樹居然罕見地出現塌樹事件,沈重的樹幹不僅導致一盞路燈損壞,還將一輛私家車壓毀、將一截鐵欄杆壓至變形、斷開,威力嚇人。

事發路段靠近西環村,是居民前往港鐵堅尼地城站熱門路徑,也是科士街球場其中一個出入口必經階梯處,幸好塌樹發生時(下午四時半)剛好無人經過,否則傷亡難測。

警方和政府人員到場封鎖科士街連接加多近街全部行車線和行人道,並鋸走受損樹幹及部分其他樹幹樹枝,減少塌樹風險。至今日重開行車線,靠近石牆樹一側行人道繼續封閉。

科士街石牆樹一向保養良好,這次塌樹,懷疑是經歷前兩次颱風後,樹幹出現損傷,但政府人員未能加強巡查,不能及時發現。

政府實在需要調整作業思維,不能事事依賴報告,或事後才來修補,應該加強主動工作的態度!(圖片均為本blog所有)

2017/08/18

堅尼地城小酒店

輝豪酒店(Mia Casa Hotel)是一家公寓式酒店,位於士美菲路和厚和街交界位置。小小的單棟樓酒店,客房不多,不過各方面都過得去,包括價格。

堅尼地城並不多酒店,在靠近石塘咀的中遠酒店算是比較老、稍大型的一家,但由於是中資(不怕執)的關係,酒店職員態度很一般,酒店裝修、衛生連大陸的三星級酒店也比不上,價格還不便宜。

輝豪酒店的房間比較小,如果是早一點訂的話,五六百元一晚的價錢,在市區(而且堅尼地城現在通了地鐵)來說算很公道。特別是兩房一廳的套間,1200左右的價格,最適合有海外或者大陸親戚來玩,代訂給他們一家住,比訂airbnb好得多。

堅尼地城的airbnb並不便宜,而且某些房東特別麻煩,驗屍官一樣,不斷通過電郵、訊息盤問,遲遲不確認訂房或拒絕,搞得人家訂酒店被耽誤。

至於摩星嶺的青年旅舍,也有二人房,但現在多了不少人住。

這張照片不是最近拍攝的。(本blog圖片)

2017/05/29

科士街石牆還能撐多久

傳統石牆技術已經失傳
石牆樹是香港特色景觀(並非獨有),而堅尼地城科士街石牆,則算得上香港面積最大、最長、最悠久,生長保存最完好最多石牆樹的石砌護土牆,至今逾百年。

根據記載,香港第一代屠房1894年建設,位置就在科士街南面山坡(現遊樂場、球場),主要是牛房,也屠豬羊。當年由於要開闢山坡應用,於是需要建設擋土牆,以形成平台。

早年英國人佔領香港,並沒有帶來太多先進的城市建設技術、概念,規劃上也並不科學。當然,宗主國對待殖民地的態度始終是利益為主,主觀上不是為了改善某地人民福利才去殖民。另一方面,英國在19世紀後期也才開始重視城市規劃,包括倫敦的排水系統是在遭受多個世紀水浸,痛定思痛才進行革命性治理。

因此,在香港開拓山坡建城過程中,英國人管治者採納的擋土牆建設技術,是中國的傳統技術,而這種主要來自廣東(特別是東莞)的南方技術,當然十分適合在同樣氣候、風土的香港應用,可以說是因地制宜。

廣東的傳統石砌護土牆技術,據(政府)說已經失傳,所以無法確切講解原理如何。不過估計也與其他舊時傳統建築技術差不多,比如在填充材料方面添加了糯米汁、桐油、豬血之類增加黏力,而在石塊的佈局方面也是重點,石牆就像三明治,內外一堵石牆夾著中間一堵沙土。

總之,傳統中式石牆技術,讓石牆的石塊之間存在接縫,表墻後有泥土及山水滲出,可供植物生長。各種榕樹的種子被蝙蝠、小鳥帶來,在石牆縫隙發芽長大,纏繞石牆蓬勃而起,歷經百年,鬱鬱蒼蒼。

每當有一些人望著科士街石牆樹讚嘆說,還是英國人厲害啊,建設的石牆至今不倒,如果是中國人建的,早就是豆腐渣,我們只需要從心裡笑笑就可以了:立場(屁股)決定了思維。

如果有人進一步以科士街牛房是英國統治者主理的建設,繼而稱護土牆因為通過英國標準,所以才能應有至今,說明英國標準還是最好!那就需要給這些人科普一下,若當初港英政府接受中式護土牆技術,那就應該保留這種影響全港大批石牆維護的傳統技術。而不是置港人生命安全而不顧。

這種中式護土牆技術目前已經失傳,如今政府部門意圖在不破壞原環境的前提下,想方設法保證這些牆不倒、這些樹不生病,客觀上講是非常艱鉅的工作,日後若出現石牆樹倒塌,也不必奇怪。

所以說,沒有什麼人絕對靠得住,自己社區需要自己重視。

2017/05/12

加多近街公園確定:不遷不拆

堅尼地城罕有的一個休息場所,終於在居民同心下獲得保留!政府計劃清拆加多近街臨時花園,並斥資逾11億元為花園及堅尼地城前焚化爐及屠房等地除污,以便改劃私樓用途,遭居民長期反對(建制派區議員卻默默支持政府),甚至入稟高院提司法覆核

城規會5月11日審議《堅尼地城及摩星嶺分區計劃大綱草圖》,決定維持規劃作休憩用地,即否決清拆工程。居民聞訊歡欣鼓舞,希望當局為公園正名。

這雖然是臨時花園,卻已樹木茂盛,綠地如茵,是附近居民散步、鍛煉、放狗甚至遛龜的上佳之地。

鳥瞰加多近街臨時花園。

2017/02/23

百年前的鼠疫墳場重現堅尼地城

疑似墓碑建成的石級所在山坡工程仍在進行。
堅尼地城是昔日維多利亞城的最西端,屬於香港早期市區,歷史遺址自然不少。《蘋果日報》近日報道,堅尼地城域多利道一處山坡發現20多塊墓碑碑石,該處位於昔日堅尼地城鼠疫墳場旁,懷疑碑石來自墳場,價值可達一級歷史建築。

對於區內有此發現,本blog主當然少不免探訪一下。今天在現場發現,該處山坡在西寧街與域多利道交界處,即聖路加堂牧民中心的西側,目前正進行政府工程,前往的路徑已被圍封。

20多塊石碑上刻有人名及籍貫,部份有號碼,散落在山坡,部份被用作興建石級,或作為護土牆的建築材料。這些石級通往加惠民道中段、原警察宿舍旁邊,估計以前是區內居民及警察的上下山便道,由此前往西寧街巴士總站可省時數分鐘。

一份1897年憲報列明,當年政府將在堅尼地城醫院以西約300碼興建一個傳染病墳場(俗稱鼠疫墳場),憲報資料加上檔案處的舊地圖,可推斷山坡正位處墳場旁。香港大學建築學院建築文物保護課程學部主任李浩然從石碑外形和位置等判斷或來自鼠疫墳場,「私人墓碑比較少有號碼,似政府墳場。」

曾研究本港墳場歷史的前古諮會成員高添強則對該處是否屬鼠疫墳場有保留,因以往附近亦設華人墳場,而私人墓碑亦可能刻有號碼,認為需古蹟辦研究確定。

報道指出,有市民發現土木工程拓展署正進行勘探,部份石碑已經不在原處,擔心工程破壞石碑,去信署方及要求古蹟辦跟進。

古蹟辦回應,稱已於1月中要求土木署暫停勘探工程及作實地視察,確認工程不影響石碑;現就石碑進行詳細研究以確定其文物價值。土木署指工程於去年12月開始,預計今年3月底竣工。今天所見,山坡上仍有工人作業。

疑似來自堅尼地城鼠疫墳場的墓碑。

疑似來自堅尼地城鼠疫墳場的墓碑

疑似來自堅尼地城鼠疫墳場的墓碑
部分墓碑用來建造護土牆。
閱讀延伸:
1894年5月香港爆發鼠疫,近半年內導致至少2500人死亡(絕大多數是華人),這只是官方數字,不包括8萬多名(約佔當時三分一人口)逃離香港的居民和未報官的數字。此後香港每年都有鼠疫爆發,延續了30年。

值得深思的是,疫症傳播與2003年沙士的相似性。鼠疫相信是雲南早十數年爆發,逐漸蔓延至兩廣,最後在1894年春在廣州爆發,並傳播到人員來往密切的香港。當時港英政府漠視社會、醫療政策是疫症大爆發主要因素,而華人不信西醫也是重要原因;而基於香港往世界多地有遠洋輪船,令香港成為全球第三次鼠疫大爆發的重要傳播中轉站。

2017/02/20

西環居民今入稟司法覆核力阻政府賣加多近街公園地皮

堅尼地城罕有的休憩用地,位於西環尾的加多近街臨時花園即將被政府清拆、拍賣地皮。《蘋果日報》今天報道,發展局局長馬紹祥將於本周首次以局長身份公佈下個財政年度賣地計劃,市場人士估計,焦點市區官地包括了位於堅尼地城的西寧街巴士總站用地和加多近街公園。
鳥瞰加多近街臨時花園。

加多近街臨時花園地盤面積約9.8萬方呎,可建樓面約63.7萬平方呎,預計可提供750伙。市場估值逾80億元,樓面地價約1.3萬元。

西寧街巴士總站地盤面積約2.5萬方呎,可建樓面約25萬方呎,料可提供近300伙,估值約30億元,樓面呎價1.2萬元。據悉該處地皮面對的殮房,即將搬入域多利道的山洞內。

另據《星島日報》網站報道,規劃署、土木工程拓展署決定清拆加多近街臨時花園,進行除污工程及更改土地用途作興建私人住宅,遭附近居民強烈反對。於中文大學就讀的西區居民王澄烽今入稟高院提司法覆核,要求法庭撤銷該決定,並指土木工程拓展署於2015年進行的環評報告誤導規劃署,若錯誤地相信該報告,會導致公眾健康承擔風險,及對居民造成不可逆轉的破壞,而且亦浪費公帑。
2017年2月20日拍攝的加多近街臨時花園紅葉。

2017/02/13

西環碼頭海鮮小菜館退場?

「西環碼頭」部分桌子和凳子已經拆走。
今天路過堅尼地城新海傍,赫然見到曾經的新派海鮮酒家——西環碼頭,正在進行拆卸(或者是裝修?)作業。難道不敵每月二三十萬元月租,西環碼頭這家已經打開名堂的海鮮小菜館要結業?

「西環碼頭」面向卑路乍灣,正門在新海傍,地址是爹核士街1號裕福大廈地下。這家店開業不少年,感覺上似乎是泓都開始入住時開始營業(具體要再查證),但因為我住在西環的時間太長,乃至於仍然覺得它不能算老店。

餐廳的海鮮小菜均具水準,最吸引人的因素,還有它面向無敵海景、恰恰就在舊時西環碼頭的附近,多年前,還沒有士美菲路街市時,新海傍是一個臨時魚市場,許多漁船舢舨在新海傍靠岸,大路邊,大家就這麼賣魚買魚,要找到一條不新鮮的魚也困難。

來「西環碼頭」吃飯,相信很多有點兒年紀的人都和我一樣,眼前不期然會湧現一股熟悉的故景,唏噓也好、感慨也罷,反正「西環碼頭」也是給大家帶來回憶的契機。

在地鐵未通至堅尼地城時,「西環碼頭」的價格無疑是比較貴的。然而到了現在,西環物價飛漲,到處是高檔餐廳、酒吧,連早餐也要三十元以上時,「西環碼頭」的價格又顯得愈來愈親民.......

不知道「西環碼頭」最終是不是結業,只知道這個無敵海景鋪位,業主肯定不會「浪費」賺錢賺到盡的機會。如若踢走「西環碼頭」,相信這個位置又是一家高檔酒吧了。

所謂的「點亮堅城」鴻圖大計,到底最終是怎樣的願景?人和人情味,漸漸散去。

「西環碼頭」門口的座位和招牌在拆卸。

2017/02/06

白屋改建後還是那白屋嗎

2017年2月6日的白屋
摩星嶺附近的白屋(域多利拘留所)向來因拘押政治犯而充滿神秘色彩,可惜1997年回歸後,一直沒有向公眾開放,直到2013年政府決定撥批與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作為香港分校校舍。2015年4月城規會通過有關建設,2016年9月開展地基工程。

白屋是本港三級歷史建築,按照規劃,大部分歷史建築(包括白色圍牆及鐵絲網)將獲保留,並新建一個高架校舍,預料2018年9月落成啟用。

城規會通過規劃的時候,並未公布哪些建築會被拆除,但根據報章早前報道,白屋主要建築物A、B樓將用作教學大樓,而C座則會拆除。校方聲稱,明白有意見希望保留歷史建築,但考慮該幢大樓位處山腳,保留有一定困難,如不移除,亦難以符合消防條例。

參見本雜誌之前文章

改建中的白屋面目全非。


白屋地盤

活化是否成功?在於我們能否看到原貌。

白色拘留所圍牆會保留。

學院效果圖。

曾經的白屋門口已經不見。

2017/01/02

共聚「加多近」,胡官落西環聽民意

胡國興聽取堅摩區居民意見。(好康)
堅尼地城加多近街花園今天有活動,區內爭取保留加多近街臨時花園的一眾有心人,舉行了共聚「加多近」活動,在草地上講述回去一年爭取活動的進展,同時提供街坊一個易物、出售二手家居雜物平台。

這次聚會的難得之處,在於2017年即將迎來特首換屆選舉,弱勢開明參選人胡國興欣然受邀出席,落區聽取民意。在場街坊的意見,集中在政府漠視迫切休憩需求,不顧區內人口、交通擠迫,拆公園建豪宅,故意誇大公園地下有毒物質(以前焚化爐殘留)嚴重度等等。

西環小朋友需要快樂童年,加多近街臨時花園必須變永久公園。

城市規劃委員會(「城規會」)將於2017年2月7、15、16及21日,3月1日舉行會議,考慮就《堅尼地城及摩星嶺分區計劃大綱草圖編號S / H1 / 20》提出的申述和意見。會議將在香港北角渣華道333號北角政府合署15樓的會議室舉行。街坊們有空的話,不妨出席會議,聲援發言的居民們。



現場有草地聚會及賣物會。

舊文回顧

摩星嶺白屋

↑ 攝於2010年7月。  ◎ 白屋是域多利拘留所的俗稱,位於域多利道及摩星嶺道交匯處,曾是港英時期皇家香港警察政治部的拘留所,六七暴動期間及之後,大批左派人士被禁錮於此。 雖然此史蹟不屬堅尼地城,但由於距離堅城極近,所以西環尾街坊心理上還是當它是西環的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