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人話離地城

堅尼地城Kennedy Town)位於香港島市區的最西端,南靠摩星嶺,北臨維港卑路乍灣,西與大小青洲隔硫磺海峽對望,東鄰石塘咀。堅尼地城是香早期被開發的地區之一,為維多利亞城的一部分。

2012/10/09

堅尼地城釣魚地


堅尼地城新海旁,是看海的好地方。照片中這個堅城尖沙嘴,其實在城西道上,設立沒有多少年,旁邊是巴士總站。

這裡也是釣魚的好地方,因為附近有排污入海的渠道口,多東西吃,哈哈,所以黎猛、石九公等魚很多,比起市區其他一樣能岸釣的地方,這裡的優點是水質較好,水位深,水底少石及建築垃圾不太勾鉤。

記得南海第一年休漁,那個夏天在這裡也能釣到一桶的鮫魚。

2012/10/03

伯大尼修院圖片



推開一扇鐵門,邁上一段斜坡,古老而精細的伯大尼修院,藏身百年大樹的婆娑樹影下。

秋天的日光,很溫暖;疾風,也很舒暢。伯大尼很歡迎我們,可惜一樣歡迎別人,這天的教堂又被新人book去行禮了。

替他們高興,也替自己無奈,又是只能看外貌了,無法進去修院內看看教堂的斑斕文物玻璃,未能上天台眺望附近的薄扶林全貌,那個二百年古村的風情。

2012/10/01

薄扶林伯大尼修院





博物館


舊路上的地毯式瓷磚

舊路


薄扶林伯大尼修院,位於薄扶林道139號,靠近薄扶林村及置富花園,是南區一個難得的法國建築景點,為香港法定古蹟,列為一級歷史建築。修院由巴黎外方傳教會耗時兩年在1875年建成,作為傳教士的療養之所,將近140年歷史。

19世紀中葉,隨著中國大門被西方列強打開,各國傳教士在中國活躍起來。其中巴黎外方傳教會決定在薄扶林設立療養院,讓在遠東地區傳教的傳教士患病後有地方休養。白德禮神父出任首任院長。

1949年中共執政後,在內地的傳教士相繼離開,加上醫藥進步,伯大尼修院的角色逐漸減低。在作為療養院期間,共有101位神父在此病逝。1974年傳教會遷出,翌年售予香港置地,原先計劃拆卸興建往宅,但香港政府提出以目前置富花園的地皮交換伯大尼修院及牛奶公司牛棚,因而變成為政府產業。

1978年,伯大尼修院交予香港大學出版社使用,並用作儲存書籍及檔案。港大在1997年交還伯大尼予香港政府產業署管理。

2003年,立法會批准香港演藝學院將伯大尼及隔鄰的牛棚進行復修工程,改建作其校舍,工程共耗資8,300萬港元,於2006年11月完工,變身為香港演藝學院古蹟校園。修復過程中,為尋找原屬伯大尼小堂的彩畫玻璃、聖像及祭台等陳設,豔醫學院負責人疲於奔命,但至今十二門徒聖像中仍有八個下落不明。

2008年伯大尼修院獲頒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物古蹟保護獎以表揚其復修工程。伯大尼修院佔地18,000平方米,其中3,400平方米用作教學用途,其餘大部份設施會開放給公眾參觀及租用,包括惠康劇院、小教堂及包玉剛禮堂等。由地下酒窖改建而成的「法國巴黎銀行伯大尼博物館」,亦於2007年6月開放,接受團體申請參觀。

在眾多場地設施中,可供行婚禮用的歌德式小教堂是最受市民歡迎的地方,無需信仰,即可租場。

伯大尼修院的箴言「主啊!你所愛的病了!」刻於正門之上。據說,伯大尼是橄欖山東坡上的一個村莊,距耶路撒冷有1哩左右,是耶穌及其門徒在猶大地停留時,常常住宿的地方。伯大尼也是馬利亞、馬大和她們的兄弟拉撒路的家鄉,耶穌在那裏讓死去的拉撒路復活。

因此相信作為有醫療功能的伯大尼修院的命名,與該村莊有關,因那裡既是耶穌住宿休息的地方,也是令人復活的地方,好意頭。但在我看來,既然是醫院,而且是很多老年或重病傳教士最後待的地方,非信徒在這裡舉行婚禮未免那個。

由堅尼地城到伯大尼修院有很多車能搭,10分鐘可到。下路可以坐23路綠色小巴、40m巴士等,上路全部往香港仔、華富村、置富花園方向的車,基本都停薄扶林村站,在薄扶林村站下車,過馬路就是了,在中華廚藝學院旁邊的路走上去的話,是伯大尼修院的車道,那裡有頗大的停車場。


2012/09/27

爹核士街消逝中的唐樓群







◎這些是攝於2012年9月4日的圖片,是爹核士街被拆遷之中的唐樓群,之前本blog介紹過的。

不久之後,原址將會聳立起幾棟摩登住宅大廈。

2012/08/30

龍華街港大宿舍趕工

今天看到,本應9月新學期給港大學生使用的堅尼地城龍華街宿舍,其中還有兩棟延誤工期未完成,近日連續趕工,今天早些時候還看到10多個吊籃圍著外牆工作,蔚為壯觀。

2012/08/25

58、59號綠色小巴


↑ 攝於2010年2月

◎ 來往堅尼地城和香港仔的58、59號綠色小巴,終點站在北街靠近石山街的位置,新興運輸有限公司(2873 6808)運營,車次頻密,使用率很高,車程大約半小時。

58號綠色小巴前往香港仔湖南街,而59號綠色小巴則前往深灣道;兩條線都經域多利道,58號會經過數碼港,比較方便堅尼地城區內人士前往看電影,因為數碼港的UA戲院比較舒服、價格便宜。

服務時間方面,58號是0530-2400,車資$5.4;而59號是0630-2300,車資$6.3。

2012/08/07

已經結業的Clipper

↑ 攝於2010年1月


◎ 堅尼地城的這家品店是土炮連鎖Clipper分店。位於吉席街靠近山市街位置,拍了圖片忘記放上來,先在已經是位是店非了,Clipper早已關門前走,現址一分為二,分租,好像是買旺角類鞋子和賣衣服之類。

堅尼地城的家品店不算少,不過大多是大型的,品味一般。

2012/07/29

港大龍華街宿舍已完工

↑ 攝於2012年7月

◎ 香港大學西環龍華街學生宿舍已經完工,四棟宿舍晚晚燈火通明,等學生入住?試燈?定係驅趕.....

2012/07/24

逾40年歷史的源發書局




↑ 攝於2010年3月

◎ 堅尼地城源發書局,是每一個曾經在西環尾度過童年的人都知道的文具店,因為這家店雖然最小,但品種齊全,最重要的是價錢全西環最平。

不知道有沒有記錯,以前店址似乎是在上聯那邊,在舊求知附近。

這家位於吉席街62號的店已經因為抵受不住加租,於2010年8月結業。最近在附近看到它重開了。

更多介紹,可以參考這個博客

2012/05/03

港大蒲飛路宿舍



↑ 攝於2012年5月1日

◎ 堅尼地城蒲飛路的香港大學研究生宿舍,位於連接堅尼地城和薄扶林的主要道路──蒲飛路13-21號,宿舍由五棟唐樓組成,每棟六層,風格和內地八十年代的商品樓建築相仿,很特別,現在在香港類似建築已很少見,特別是在這種位置。要知道,這差不多是西半山位置了。

根據港大的介紹,宿舍樓共提供237個宿位,房型從150至330平方呎,分四種類型,有單人房、雙人房和三人房,除了一種雙人房是兩房一廳的間隔外,其他全部是開放式。

全部宿舍房都提供獨立廚廁,並提供必需生活家電和家具,包括床、衣櫃、書桌、椅子、電話和上網連接提供。廚房有廚櫃、燃氣灶具和小冰箱。

從這裏步行十分鐘,就可到達港大主校區;向山下走五分鐘,就可到達堅尼地城生活區。非常方便。

2012/05/02

西環鐘錶小店

← 攝於2010年1月

◎ 堅尼地城近年越來越多小店,售賣充滿個人風格的服裝、飾品,這家位於山市街與石山街交接位置唐樓地面的錶店,主售二手舊款錶,另外還有一些玉石、充滿舊上海風格的小用具、小裝飾。

經營小店的女老闆,家族是做鐘錶生意,自己開這個小店,為興趣居多,商品彷彿成了擺設,以前聽說她還舉辦一些酒會,邀請區內人士參加,不知道現在如何了。

像這類格調小店,真希望西環能越開越多。這張照片拍攝時,小店剛開張不久,現在還經營。

最近看到香港一班年輕人,為反壟斷、保特色、支持小商家,建立網站「香港小舖」(http://hkgoodstore.com/),宣傳推廣全港各地私人小商舖,毅力可佳。在香港這個商業化到極致的社會,除非市民集體支持,否則小店關閉是必然的。

2012/04/28

龍華街港大學生宿舍裝修中



↑ 今天拍攝的圖片可以看到,堅尼地城龍華街上的香港大學學生宿舍工程,已經有一半拆卸了外部的棚架,結構和外牆基本完工,包括都已裝上了冷氣機。

近日工地的裝修聲響越來越高頻率和吵雜,相信是為了趕在九月份讓學生入住,所以內部裝修加班加點。

雖然未來這一區人口多了,但港大宿舍的部份設施,包括休憩場地可以供區內居民使用,算是一點貢獻了。

2012/04/14

卑路乍灣公園




↑ 攝於2010年1月

◎ 卑路乍灣公園(Belcher Bay Park)是堅尼地城最大的公眾室外休憩場地,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建在填掉卑路乍灣所得的土地上,剛開始時由於土地性質未定,暫建為卑路乍灣臨時公園,後幾經區內爭取,改為永久。

卑路乍灣公園位於堅尼地城海旁和城西道所夾之間,東側就是剛啟用的堅尼地城新泳池。公園的設計是以航海為主題,內有四座模擬航海燈塔,但每座燈塔均配上的,是曾經在藍塘海峽服務超過25年的乙炔氣操作導航燈實物。

公園內遊戲及休憩設施俱全,有廣闊的草坪,有清幽的緩跑徑,有戶外健身設備,有表演台及觀眾席,有兩個兒童遊樂場,樹木茂密,是不可多得的城市綠洲,深受區內居民歡迎,不時有歌舞比賽、燈會、賣物會活動在此舉行。


域多利亞公眾殮房




↑ 攝於2010年1月

◎ 衛生署域多利亞公眾殮房位於域多利道34號(電話28172026),又俗稱西環殮房,實際在西寧街上,旁邊就是招商局碼頭,對面是堅尼地城巴士總站。

殮房周邊環境極好,南為摩星嶺,北是維港,但由於以往有焚化爐、屠場以及此殮房在,附近樓價一直難太大攀升。直至焚化爐及屠場拆卸後,陸續建了一些豪宅。

域多利亞公眾殮房負責接收港島區遺體;2003年張國榮在中環跳樓,送瑪麗醫院證實死亡後,其遺體曾暫時移放在此殮房。域多利亞公眾殮房的遺體存放格數為60個,近年已經飽和。

另外,當局有意搬走該殮房,在港島區另覓地點興建。原有地點或發展住宅項目。

2012/04/11

摩星嶺白屋


↑ 攝於2010年7月。 

◎ 白屋是域多利拘留所的俗稱,位於域多利道及摩星嶺道交匯處,曾是港英時期皇家香港警察政治部的拘留所,六七暴動期間及之後,大批左派人士被禁錮於此。

雖然此史蹟不屬堅尼地城,但由於距離堅城極近,所以西環尾街坊心理上還是當它是西環的一部分。 

白屋於1950年代初落成,外牆常白,幾乎從不開放,充滿神秘感。王家衛的《2046》曾在此取景。白屋佔地逾1500平方米,共有4幢兩層高建築物,用去部分銀禧炮台的遺址。開始時主要用於拘禁間諜人員、顛覆政府者,並用於秘密審訊。 

1995年,香港警察的政治部解散,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之後,白屋交由香港警務處管理,其後被空置。如今,並非可以隨意進入的地方,希望當局儘快向大眾開放。

2012/04/08

堅尼地城唐樓集結(1)


↑ 堅尼地大廈(Kenndy Mansion),卑路乍街165-175號。
↑ 卑路乍街上,靠近北街的不知名唐樓。

↑ 卑路乍街與北街交界,北街14號/卑路乍街85-87號。


↑ 北街29-31號的鴻利樓(Hung Lee BLDG)。

↑ 北街37號金寶樓(Kam Po Mansion)。


↑ 卑路乍街89-91號。

↑ 卑路乍街93-95號世安樓(Sai On BLDG )

↑ 卑路乍街99號。

↑ 卑路乍街105號。

↑ 卑路乍街111號。

↑ 卑路乍街113-119號南山樓(Nam Shan HSE)。

↑ 卑路乍街133號。

↑ 卑路乍街135-137號。

↑ 士美菲路12S 及12T 號新發大廈(Sun Fat BLDG)

舊文回顧

摩星嶺白屋

↑ 攝於2010年7月。  ◎ 白屋是域多利拘留所的俗稱,位於域多利道及摩星嶺道交匯處,曾是港英時期皇家香港警察政治部的拘留所,六七暴動期間及之後,大批左派人士被禁錮於此。 雖然此史蹟不屬堅尼地城,但由於距離堅城極近,所以西環尾街坊心理上還是當它是西環的一部...